我爱你中国
未登录

首页 > 人文 正文

9 “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无价之宝

[发布]一平 [时间]2023-10-24 [热度]931 [来源]整理 [价签]0
名称:《清明上河图》年代:宋朝题材:风景画材料:彩色绢本画规格: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价值:画作凭借它厚实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详实的形象,赢得现实主义经典作...

名称:《清明上河图》

年代:宋朝

题材:风景画

材料:彩色绢本画

规格: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价值:画作凭借它厚实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详实的形象,赢得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的美誉,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9 “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无价之宝

巨幅画卷的来历和流传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他曾经在汴京的相国寺寄居。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徽宗到相国寺视察,认识了张择端,就让宰相把他召入翰林书画院。自从张择端来到汴京城,看到繁盛的都市风光,就发出深深的感叹,一方面赞誉当时的盛世,另一方面也希望将这些场景保留下来,于是他下决心画一幅作品,将汴京的繁华景貌描绘下来,让后代人欣赏。

就这样,张择端绘制了规模宏大的《清明上河图》,这幅民俗风景画卷如实地反映出北宋时期京城的热闹景象,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完成之后,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上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靖康之变发生后,《清明上河图》落入金人手中。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皇宫,后来有工匠入宫干活,用一份赝本把画卷偷换出宫,几经转卖。传到明朝时期,大学士李东阳在图后题写两段长跋,详细记载了画面的内容,以及此画在明代各朝流传的始末。

明嘉靖时期,严嵩掌握朝中大权,凭借手中权力夺得《清明上河图》。

在严嵩、严世蕃倒台以后,抄家时的财产登记帐中的确存在这幅画,此后隆庆皇帝将它收到宫中。万历期间,太监冯保用计将《清明上河图》盗走,并且在上面题字。从明朝万历到清朝嘉庆四年,此画一直没有任何音讯,

清朝时对罪臣毕沅抄家时,意外地发现了《清明上河图》。

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收藏在紫禁城内的延春阁里,同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清朝覆灭后,溥仪借他弟弟溥杰的名义,将官中的重要文物,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偷运出宫。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溥仪带着国宝准备流亡,途中被苏军截获。全国解放后,《清明上河图》重新回到祖国,保存在东北博物馆,最后收入故宫博物院。

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象征着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是中华文化的传世瑰宝。整卷图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用绢本设色,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全图以长卷形式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述了北宋朝代经济的繁盛和传统建筑的独特。这幅画不仅是当年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为后人探索宋代历史提供了构图紧凑,一气呵成。画中景物从寂静的原野,到浩瀚的河流和高耸的城郭,全都一丝不乱,而舟车里的人物,摊贩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丝毫不差。画面中充满了各种人物情节,错落有致,引人遐思的同时又具有情趣。

从内容来看,《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风景画,也是一幅风俗画。画中出现了仕、农、工、商、僧、道、官、吏、妇女、小孩、老人等人物,活动包括赶集、溜街、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做生意等场景。同时画中描绘的大街小巷极其繁华热闹,有酒楼、茶馆、点心铺、阁楼、官府宅第、茅棚房舍,还有城楼、码头、桥梁、船只等。全卷浑然一体,景中有人物活动,人物融入景物里,画中人物、景象、细节的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高超的绘画技能。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评价:“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背后的故事

从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此画声名显赫,仿摹者众多,公私收藏者手中存在版本众多的摹本和伪造本。据统计,现存的《清明上河图》有30多种,其中中国大陆藏10余种,中国台湾藏9种,美国藏5种,法国藏4种,英国和日本各藏仅1种,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幅《清明上河图》。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呈现的时令季节,以及“上河”一词曾有过争论。有人指出,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和题诗中有“水在上河春”的句子,因而许多专家认为,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但是也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并列举7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所绘的是秋景。

第一,画卷的右首有驴子驮负10篓木炭。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的10月,汴京“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清明节前后用暖炉炭,违背了宋人的生活习俗。

第二,画面有一农家的篱内长满了茄子,还有几名孩童赤着身子嬉戏追逐,汴京地处北方,是如今的河南开封,清明时节还十分寒冷,不可能出现茄子,更不会有孩子赤着身子玩耍。

第三,画面上的许多人物拿扇子,而且多达十几人,有扇风也有遮阳的,但是清明期间用扇者极为少见。

第四,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和竹笠,草帽、竹笠是防暑遮雨之物,但图中没有下雨,所以竹笠草帽肯定是用来遮阳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时节不必戴草帽遮阳。

第五,画面上多处酒肆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宋代秋天新谷下来,酿成醪酒喜庆丰收,这才是新酒。

第六,画上有一处招牌写着“口暑饮子”,是夏季摆设的小茶水摊。

第七,河岸及桥上有几处小贩的货桌上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清明时节不可能有西瓜一类的鲜果。

因此有专家认为,“清明”并非特指节令,而是画家张择端进献画卷时所作的颂辞。“清明”系指政治开明,金人在画上曾留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画作的主题是表现太平盛世的风物。《清明上河园》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更说明张择端意在称颂盛世,讨统治者欢心。而“上河”是指当时汴京的御河,《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正是磅礴气势的繁盛景象。


收藏      打印

版权声明:本站是交互信息网,如是转载,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在线充值 充值说明 企业合作 信息联盟

小工具 全站总览 本站事务反馈邮箱:woinicn@outlook.com 侵权投诉 不良信息举报 紧急事务 关于我们 网站说明

豫ICP备2024057147号-1 豫公网安备41030402000212号

Powered By woini.cn© 2014-2099 我爱你中国 Powered By 我爱你中国